2008年6月26日 星期四

地區發展課題

社區工作之推動,需從大處著眼、小處著手,並且是長期延續的工作,「96年度社區規劃服務中心競爭型計畫」工作成果,已勾勒出吳興地區水與綠發展課題與願景,將做為本案後續工作推動之依據,說明如下:

一、生態廊道重建
以既有圳溝之水資源為基礎,儘量將水泥溝體生態化,以提供多樣性生物的棲息場所,建構水與綠的生態廊道。各生態廊道規劃重點如下:
1.東大排水溝生態廊道-上游應整合403號公園之開闢,提供社區居民可休閒的場所,並結合象山登山步道;下游端流經社區民宅部份,應加強拆除沿岸及溝上違建,並可結合建築物之立面進行綠美化。
2.西大排水溝生態廊道-應檢視新作設施之生態性,再予以補強。
3.神大排水溝生態廊道-上游沿吳興街600巷區段,應提供沿岸木棧步道,向上游串聯建設局拆除違建之水土保持公園、泰和公園,並延伸至糶米步道;下游則串聯惠安親水生態廊道、吳興公園、神學院至吳興國小等。

二、綠軸串聯:
以人車主要通行動線為主,延伸信義計畫區之綠軸至周邊山系綠幕,作為建構綠色蛛網之基礎,加強生態綠化。各綠軸規劃重點如下:
1.松仁綠軸-為串聯惠安、六和、泰和里等舊社區之主要綠軸,加強莊敬路423巷以南沿線空間及建築物綠美化。
2.松智綠軸-為串聯三張、景新里等舊社區之主要綠軸,亦為由信義計畫區連通至台北醫學院以南區域的主要動線;主要應加強莊敬路423巷以南主要動線沿線空間及建築物的綠美化。
3.莊敬綠軸-此亦為吳興地區主要聯外道路之一,路底可連通象山步道之入口;應加強松仁路口至象山步道入口間的綠美化。
4.吳興綠軸-吳興街600巷可橫向串聯東大排、西大排及神大排等生態廊道,可利用寬濶的街道面積規劃綠帶、單車、人行道及停車空間;本綠軸的建立將可大幅提昇吳興地區綠色蛛網的生態性。

三、綠屋頂建置示範
以區域內的學校、機關等建築物為基地,推廣綠屋頂及建築立面綠美化,以達到建築隔熱降溫、減緩暴雨逕流、淨化空氣汙染及都巿生物跳島等生態環境改善之目的;初步已有「吳興國小仁愛樓屋頂薄層綠化」的建置,另應選擇101大樓俯瞰下的信義國中與信義國小等公共建築物的屋頂進行「屋頂薄層綠化」的建置,對推廣綠屋頂之計畫具有指標性的意義。

四、公園改善或開闢
加速開闢吳興地區內公園預定地,以增加老舊社區之休閒活動場所;因配合重大建設之施工,改善公園設施以符合未來之使用。規劃重點如下:
1.中強公園整體改善-未來在新光傑士堡旁會有捷運信義線象山站之設立,而考慮未來使用之人潮,中強公園之部份設施必需因應未來的使用需求,包括動線的規劃、排水道水資源的利用等;而既有社區公園之使用屬性,亦有可能轉化為都市開放空間的型態。
2.403號公園開闢-應結合東大排水溝生態廊道進行改善,以串聯象山自然步道,短期內建議協調私有地作為社區有機農園之使用。
3.383號公園開闢-應加速區內現有建物之拆除,未來沿道路邊應有人行空間規劃。

五、閒置空間綠化
加強綠美化老舊社區閒置空間,以增加社區的生態綠島,並作為居民的休閒場所,提昇整體環境及景觀品質;公有地部份應協調管理單位,徵求作為綠美化利用的可行性;私有地部份,可利用家戶或社區門前狹小的空間,利用壁面立體綠化或設置小型花壇等方式,引導居民利用簡易素材巧思布置,綠美化老舊社區建物間的隙地空間,讓轉角處處有另人驚喜的美質環境。

六、公有資源再利用
推動吳興地區內公有資源開放供社區民眾利用,如松山工農之實習農場溫室可開放供居民種植有機蔬菜等,並可作為社區之環境及生態教育之場所;吳興國小利用執行優質校園的機會,回應社區對校地的開放需求等。

七、自行車道系統建構可整頓次要平行巷道空間,規劃出通學、通勤的動線,信義計畫區內利用既有人行道空間增設自行車道,以信義路、信義路150巷、松仁路、松平路、信義國中西側人行道、莊敬路423巷等為主;莊敬路423巷以南之老舊社區內建議利用平行於松仁路之吳興街、信義路150巷、及吳興街600巷等串聯成網絡系統。配套之措施應包含路邊停車等空間的整頓,必要路段應禁止停車。

沒有留言: